昆明[切换城市][登录][注册]

多肽自动合成仪的类型与特点

所在分类:供求商机 > 产品供应2025-2-10 16:14:03 浏览:8次

多肽自动合成仪是一种基于固相多肽合成法(SPPS)原理设计的自动化仪器设备,以下是对该设备的详细介绍:

一、定义与原理

多肽自动合成仪通过自动化的方式,在固相载体上连续进行氨基酸的添加和肽键的形成,最终合成目标多肽。
固相载体通常选用聚苯乙烯或聚酰亚胺微小球等材料,而氨基酸则按照预定的顺序被逐个添加到生长中的多肽链上。

二、发展历史

1.早期探索:多肽合成的研究始于1902年,但当时由于知识有限,进展缓慢。
直到1932年,Max Bergmann等人开始使用苄氧羰基(Z)来保护α-氨基,多肽合成才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。

2.固相合成法的诞生:1963年,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Bruce Merrifield首次提出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(SPPS),并因此荣获198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。
他同时发明了第一台全自动多肽合成仪,标志着多肽合成进入自动化时代。

3.技术演进:随后,9-芴甲氧羰基(FMOC)等保护基团的出现,以及氮气鼓泡、摇动式、旋转式等搅拌方式的改进,进一步推动了多肽自动合成仪的发展。

三、类型与特点

多肽自动合成仪根据合成量、功能、自动化程度、通道数和技术代数等分类标准,可以分为多种类型。
不同类型的多肽自动合成仪具有不同的特点:

1.合成量:从微克级到公斤级不等,满足不同规模的生产需求。

2.功能:包括研究型、小试型、中试型、普通生产型和GMP生产型等,适用于不同的研发和生产阶段。

3.自动化程度:从手动到全自动不等,自动化程度越高,操作越简便,效率越高。

4.通道数:单通道和多通道设计,多通道设备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多肽合成反应,提高合成效率。

5.技术代数:第一代多肽合成仪主要利用氮气鼓泡或震荡进行搅拌,第二代则采用温和反应法合成多肽,第三代则实现了无死角搅拌和高精度控制。

四、应用领域

多肽自动合成仪在生物医药、生物科学研究、医药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
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:

1.药物研发:用于合成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多肽物质,推动新药的开发和生产。

2.生物医学研究:探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,以及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等重要问题。

3.临床诊断与治疗:制备放射性标记或特殊修饰的多肽探针,用于肿瘤成像和靶向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。

更多产品信息来源:https://www.chem17.com/st636793/

http://www.gyrosproteintech.cn/ParentList-2543996.html

“多肽自动合成仪的类型与特点”该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。采用请谨慎,不贪小便宜,以防上当!
© 2007 - 2025 版权所有 娃酷网 粤ICP备19125541号-1